风物长宜放眼量

无意间回到BLOGGERN一看,原来我在那里的最后一篇文章是两年前写的。

两年过去了,我所做的事情还是和微信相关,现在做的店铺收银系统,有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是用微信服务号实现的。

这真是应了当时的预言:微信的美好未来和开发者的美好未来风景并不相同。当初大家关注的第三方微信公众账号管理平台,未来并不是一种主流的产品形态,它一定会被各种行业软件所吸收融合。

如果完全趴在微信上,你的价值就很有限,实际上也很难真正满足客户的需求,只有充分利用微信,而不是被微信利用,你才有存在的意义。你一定要能做一些微信不能做的事,然后才能真正参与到微信的生态建设中。

第三方公众账号管理平台,很多做得非常漂亮,功能极度全面,但毕竟是一个依附者,终归不成大器。

下面帖下那篇文章,也算是纪念一下那时的战斗时光吧。

微信的美好未来和开发者的美好未来
作者:毒药铁链西瓜刀   10301字节   点击:32434   回复:16   所属分类:
创建时间:2013-11-22 08:28:09   最后修改时间:2013-11-22 08:28:09

话说,微信公众账号,越搞越火,现在竟然开始收费开通接口了!微信到底要闹哪样呢?我来说说我的故事和我的想法。算是这段时间来的总结。
是要和新浪微博决斗吗?显然不是,因为新浪微博已经半截入土了。
我从第一天用新浪微博,就觉得它是逆历史潮流而动,还发微博咒骂过,后来做着新浪微博相关的事,我心里只认可利用它做社交相关的业务,媒体性的东 西,我都不认可。当新浪气焰及盛的时候,有人问我以后新浪和腾讯哪个更厉害,我说绝对是腾讯,因为新浪上的那些看起来及其火热的社会新闻、正义呼声转天就 对你没有意义了,而腾讯(微博、空间、QQ签名)上发布的那些看起来毫无意义的讫语,却构成了你的历史,朋友们在你照片下回应的简短的几句话,将使你记住 你的朋友。即使最老派的我,也愿意把照片发到QQ空间里,因为看到的,至少多数是认识的人。那个时候微信貌似还没几个人用,或者微信还没有出来吧,所以也 没法拿微信来说事。总之我有一点判断:做媒体的,怎么打得过做社交的?
后来微信火了,年初的某一天,我申请了一个微信公众账号,用了2个晚上,开发出了自己的微信机器人。这家伙几乎可以回答一切问题。而且基本上靠谱。
同事们对此不屑一顾,只有一个设计师挺感兴趣,而另一个小程序猿则非常好奇,意图通过发微信消息对我的数据库进行注入攻击,后来我告诉他,我压根就没有用数据库,我只不过是借了别人的数据来用,他问我,那你用了什么接口?我说我没有用什么接口,办法你自己想吧。
设计师同学则希望我做出可训练的机器人,他来给我的机器人训练。不过我挺懒,做了一半放弃了。再后来数据源出现问题,我的机器人就彻底废了。数据源是什么,你至少能猜到一半。
过了半年,我们的微博业务似乎已经被证明不靠谱了。公司开始转型,CEO同学表示微信是个大机会,正好我也研究了几天微信,于是我们公司也转来做微信了。
具体做什么呢?第三方微信公众账号管理平台。
其实到现在大家还是挺忐忑的,以前在微博开放平台上做事情,弄不下去,现在又转战微信,靠谱吗?
其实世界上哪有绝对靠谱的事情?
国外多的是在开放平台上发展成大公司的例子,难道只有facebook才能成人之美,中国就不行?
当然,如果简单地这样想,其实是对自己的未来不负责。
作为产品经理,我当然有自己的理性判断。

一、从某种意义上说,微信等于QQ,QQ活到十几岁,地位无法取代,微信也必然有一样的前景。为什么?通信软件,你不需要第2个。来往、易信什么的,都没戏,所有的朋友亲人都在用微信,你一个人转到来往和易信去?安装一个APP容易,卸载它,也快。

二、微信在公众账号这件事情上,非常稳健,没有走新浪那套疯狂的传播的媒体路子。是的,大家喜欢做媒体,因为媒体简单粗暴,眼球经济,流量生意, 这个是传统。微信公众账号是什么?大家比照微博大V来处理,每天群发刷眼球,粉丝多了上广告,所谓自媒体嘛。至于各路商家,也跃跃欲试,虽然有o2o的期 待,但上来玩的,还是媒体那个套路。

但是张小龙憋住了,公众账号要是还跟微博一样发信息,太影响所谓用户体验,微信虽然已成相对垄断之势,但从绝对量上来说,还没有达到QQ的全民齐 上的水平。若用户在手机上聊个天还要遭受群发消息的轰炸,即使不会转移到别的产品那里,至少也会先降低使用频次;即使订阅是用户自主行为,也不能保证微信 的根子不被搞烂——用户若真能自主,也不会出现流氓软件和垃圾APP的横行了。微信要是被公众账号搞烂了,教育市场的责任可能就落到网易和阿里的手里了。
所以,微信正式上了自定义菜单之后,立刻把订阅号发的所有信息都给折叠到一个条目里了。你要是升级成服务号,一个月就只能群发一次了。
这样群发对用户的骚扰效果降低了,公众账号的到达能力大为削弱,不做群发,公众账号能做什么?大家看中不就是实时到达,粉丝躲都躲不开的能力吗?不提供这个,你微信意欲何为呢?
答案是,微信要做的是服务!微信给公众账号服务,公众账号为大家服务,实实在在把微信切到日常生活中。
什么是服务,服务就是你有需求我响应,你没需求我狂发信息,那不叫服务,那叫营销,营销做烂了,就要出事。远程也好,本地也好,线上也好,O2O也好,总之,好好做服务,怎么样都行。
这些,微信自己公开讲了,但外界的体会未必会很深。只有仔细看它一连串的动作才知道,它是非常认真的。
你们还抱着群发不撒手?好,订阅号可以接着发,但你不但不能用自定义菜单,连其他所有的高级接口都不能用。做到头用户也就只能看看你写的文章,你 要是妙笔生花,用户愿意接受你的轰炸,算你狠。你要想知道粉丝们姓甚名谁,家住何方,芳龄几何,想要针对特定人群做点什么,对不起,你就只能手动一个个的 处理了。哦,对了,你也可以用HTML5做你的WEB APP,把用户引到你的“门户”里,但他愿不愿意、能不能够常来,那就要看你自己的本事了。

那么,微信的高级接口,到底都有什么用处?除了之前说的用户信息接口,我还可以举几个重要的例子:
1、二维码接口,二维码不就是一个图片吗?我把图片下载下来打印帖到墙上,不就可以扫码关注了吗?怎么还需要接口?你原来只有一个二维码,要是你 是电视台选秀节目,需要用户投个票怎么办?先关注公众账号,再发123选ABC三个选择?这多麻烦啊,现在有二维码接口,你可以为选手A、选手B、选手C 各生成一个二维码,用户扫完不但关注了你的公众账号,还立刻就完成了投票。
如果你是商场,你可以在每个入口放一个二维码,这样扫进来的用户,你都知道他是在哪个入口扫的。你甚至可以在厕所里也放一个,没准最后的结论是,厕所里的那个二维码最火。
你上不同的媒体投二维码广告,现在也可以知道谁更有效了。

2、24小时回复接口,以前你通过微信的消息接口接收到用户消息,必须在5秒内给回复,所以用接口你是没办法把用户的消息转发到邮箱里再通过邮箱 回复的(我公司能做到,但真的挺麻烦),也就是说机器的归机器,人类的归人类,现在有了24小时回复接口,你可以把微信和自己的客服系统或CRM系统对接 了,24小时内怎么回复都可以了,机器和人类合作处理用户问题,这回完美了。

既然要做服务,这么多方便的接口,为什么以前不开放呢?很难猜测张小龙心里有几条理由,但有两个理由是很明显的:1、饭要一口一口吃,开放也要有准备慢慢来;2、微信要防着大家乱来。
以前微信曾经提供过网页js接口,你写段代码能让看网页的用户“被”关注,后来微信发现开发者太贼了,就把这接口关了,现在你只能禁止让别人关注,禁止别人分享,却不能忽悠别人关注和分享了。所以高级接口肯定是反复权衡,认真设计才放出来的。

那么高级接口收300块钱是怎么回事?腾讯要靠这个发财吗?
显然不是,这能收几个钱?收钱一是为了探探市场的热情;二是为了把没想明白的人拒之门外;三是收回点人工审核的成本,好让客服MM慢慢审,认真审。

其实300钱对谁都不是个事,关键是资料索要不少,审核也不宽松。

作为第三方开发者,这可算是喜忧参半。喜的是麻烦把新手挡下一波,忧的是客户们一时半会儿还申请不下来,更忧的是客户们现在还抱着订阅号的群发能力不放呢!我们平台就算支持高级接口,客户们没有,高级功能还是玩不转啊。

往长远看,微信的生态会更好。但就眼前来说,订阅号和服务号的差距越来越大,客户需求没法在一个平台上完成,导致我们第三方开发者做的东西有点鸡肋。

比如你是个大餐厅,连锁店有N家,想维护住老食客,用我们平台做了个关注微信送优惠券,但食客拿到第一张优惠券之后,你还想给他们发第二张,或者 给他们发个每日特价菜之类,吸引他们再来,这时你就要用到群发,可是要每天群发一次,你就只能用订阅号。而如果用户想点你的菜单(不是真菜单,是微信底下 那个按钮)看你的特价菜,却发现你没有菜单可用,你指望用户发个数字1来查询?用户哪有那个兴致?这时你就会觉得,你这个平台有什么用?连个菜单都不能 做。你一不能帮我群发,二不能帮我弄出菜单来,三不能让我看到食客们的情况,四不能让我回复食客们的问题。那我还不如直接用微信官方平台,开发什么开发 啊??

这么一想,岂止是喜忧参半,简直是让人无语了。

仔细琢磨一下,人家微信几时欢迎你们开发者做“平台”了??

人家的接口,主要是给招商银行们准备的,是给不差钱的主准备的。不差钱的主,要么养着IT人员自己开发,自己和自己的系统对接,要么花钱请人开 发。他们开发好了公众账号,通通透透,让微信用户一用,觉得微信真方便,给微信加了分,微信就算收不着钱,心里也是甜的(你易信也学开放?你有几个用户值 得人家银行开发功能啊?)

你一个小破公司,就着微信的接口开发个平台出来,一年卖3000块,把楼堂馆所美容美发娱乐餐饮教育培训全给包了,弄出来的东西五花八门千奇百怪,用户用好还好,用得不爽,还要骂我微信,我微信有什么好处?
所以街边上那些想做O2O的美发店餐馆们,你们要么老老实实地用官方平台,或者官方自家养的第三方平台,要么你就一边凉快去,现在还轮不到你玩呢!

我不知道这样是不是以小人之心度君子之腹。微信也许是真心开放,也许是怕大家乱来,搞坏了用户体验。但分析来分析去,有一点结论,那就是:
开发者做的东西,只能补官方平台的不足,要是想让客户忘掉官方平台,是不可能的。

至于说你补了微信的不足,微信转天抄了你的功能,直接让你没饭吃,这倒也不至于。杀猪也要养个三年五载的,再说西瓜刀是用来切西瓜的,杀猪就换别的刀了。明面上微信要做的永远是大众需求,要抄你,也肯定是让他的儿子抄你。

往深里想,其实,这事就是一个六方博弈:
第一方微信,微信不想让这个游戏玩出零和的结果,所以微信的开放既稳健也还有诚意;

第二方提供生活服务的各种大中小牛B经营者(也就是360行行行出的那个状元,哦,其实楼下的桂林米粉也算),这一方服务的目的是为了赚钱,虽然直面消费者,最了解用户需求,但因为不懂技术或头脑不清醒,所以有可能服务做了,钱也赚了,但成本却超支了;

第三方是开发者,开发者靠的是头脑+机器吃饭,以前商城想玩个抽奖,在店门口摆个舞台请几个九流主持人和一帮SHOWGIRL,一天下来就几十个 民工围观,费力不讨好,现在在微信上给你做个抽奖,省时省力,把人都给你拉来了玩嗨了,还让他们下次接着玩,该买东西还买东西。开发者就想着商城把主持人 和showgirl的钱拿出来做个长远投资,所以肯定希望你商场把微信用好了,也希望微信真搞开放。但要是微信竭泽而渔,开发者也只能干瞪眼,至于小白开 发者,估计只能做免费劳工了。

第四方是所谓草根大号,包括但不限于传说中的自媒体、本地生活服务号,这帮人眼里只有传播和营销,没有服务,由于他们动力十足,天天钻营,时时卡 位,在做“内容”方面有优势,短时间内可能捞到一笔。上述第二方的成本可能会是他们造成的。但这种人应该是微信的大忌,虽然“内容运营”也能提供“服 务”,但他们满脑子的都是加粉丝,我要是张小龙,肯定要骂一句“加你妹啊加,再尼玛往朋友圈里发软文我砍死你”。他们想复制微博里的呼风唤雨是不可能的。

第五方是一些搞营销培训的,开会讲课,教大家怎么玩转微信,这和第四方差不多,这一方虽然看起来挺忽悠挺丑陋,但也算是推动市场的成熟,口水喷了一箩筐,也是个体力活。他们可能也不太在乎微信生态好不好,蛮荒一点正好可以耕耘。

第六方是用户,用户在这里其实吃不了什么亏,只会享受便利,打开微信手指点几下叫个外卖还是很爽的。要是用户吃亏了,那微信就玩脱了。

如果微信一直真诚下去,开放下去,那么开发者是不会故意破坏生态的,否则开发者必然会和第四方第五方们合流,好好做产品做生产力做不下去,那就玩资源呗,玩卡位,喷口水呗。当然,明面上大家反而显得更加绅士,更加互联网,因为我们劳工搬砖都不收钱了,都免费了。

总体上说,这个游戏终归还会是健康的,至少比过去那些卖中文域名、卖粉丝的实在很多。微信的本质就是通过互联网压缩沟通成本和交易成本,促进的是整个社会生产的提升。所以其未来一定是光明的。

至于微信作为移动互联网的大入口,会不会成为新的APP市场,这个很难说。html和js,哪里保得住自己的“知识产权”?微信又把用户唯一标识抓得紧紧的,代码不保险,数据又不靠谱,大家哪能开发得起劲啊?所以要像app市场那样的繁荣肯定是做不到的。

写到这里转头一想,开发者们想要平淡未来不难,但要美好未来恐怕还是玩资源、玩卡位、搞破坏,你不让做什么,我偏做什么。对强者来说,规则是用来破坏的,不是用来遵守的。至少在中国是这样的。

写这么多,有没有自相矛盾?有,但这是真话,根本上不矛盾。

话说两年过去了,当时的小伙伴们各奔东西,星散四方。

前几天现在团队的CEO还和我提起一个叫《云表格》的产品,还说这个产品很好,值得学习。我一想,这不是石兄那个项目吗?上微信问他的近况,原来他已经不在那个团队了。有人说他那个产品不错,与他已经无关了,想来或许是因为无奈。其实产品不错不代表事业真的不错,更何况,当一个观察者说一个产品不错的时候,这个产品未必真的不错,甚至可能错得离谱。毕竟,观察者只是看到了自己想要学的东西,而那些致命错误呢?外人无法了解。成功还是失败,定位很重要,定位错了,细节做得再精致也没用。定位错了,就要毫不犹豫地重来。

很多人一生迭荡起伏,年纪轻轻就已经走过人山人海,跨过大山大海。

更多的人活了几十岁,都没有走上巅峰,就像我这样。

真的是心法不错,身法太差。

中士闻道,若存若亡啊……

应该认命还是应该继续中二呢?

或许我根本就没有真正的中二过。

太祖说得好,风物长宜放眼量。

自己对了,就要更加相信自己。

错了,就放过自己,向着阳光的方向去吧。

今天学会一个术语“钻取”

以前我们说从汇总数据看到明细,叫作“穿透”,或者直接叫链接到明细页面,技术上就是把明细页面的查询做成get方式,也就是把参数放在url上,这样用链接就可以得到想要的集合。

今天总算知道,这叫钻取。是查echarts相关信息时查到的。

当然,这个所谓的明细,也只是针对某个维度的,其他维度还是汇总的。否则就不叫钻取了。

同样是统计,为什么差距这么大尼?

在wordpress的市场里下载的统计插件显示本站每天都有80的访客,然而cnzz的统计却只有10个。

统计内

wordpress统计插件结果

统计外

CNZZ

起初我怀疑是不是代码没有覆盖到,毕竟我并没有手动修改模板,而是使用了国人开发的所谓CNZZ&51LA插件,但是检查了一下页面HTML,没发现有问题。

后来我又怀疑是不是前者统计了爬虫,后者没有。但各路爬虫会有70个??太假了吧。

 

脑洞大开之打卡机怎样拯救强迫症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作者就是我)
商业转载请联系作者获得授权,非商业转载请注明出处。
作者:磨牙行者
链接:http://zhuanlan.zhihu.com/moyaxingzhe/20517998
来源:知乎话说我司上下班是需要打卡的。

多新鲜啊,指纹打卡机这年头好像是标配吧。

但是创业公司也打卡,好像不太人道啊。

其实问题不在这里。

问题是,公司大门用的就是指纹锁 ,为什么还要跑到屋里再打个卡呢?

估计是那个锁太弱,不提供记录信息的功能吧。

摊手!

每天晚上都会有无数句:请重按手纸,请重按手纸,请,请重,请重按,请重按手,请重按手纸……

手纸……

手纸……

哥们你这是拉不干净吗?

开玩笑哈。

哦,我这智商刚才欠费了,突然想起上一个问题的答案了:

人没走光之前,门都是开着的。(不好意思,走光是什么鬼?)

要是走一个人就按一下门,门会被玩坏的。

好吧,这都是开玩笑。

真正的问题是,像我这样年纪又大,又有强迫症的人,打完卡总是觉得自己没打卡,回想离开公司的画面,总有点恍如隔世的感觉,不记得这画面是今天的,还是昨天的。这“重按手纸”,是今天的,还是昨天的,这“谢谢”是今早的,还是今晚的。

“谢谢,已签到”???

可能是加班太多,魔症了!

走到门口觉得自己没有打卡,生怕今天的班白上了,生怕月底还要和行政妹子亲切交谈,免不了回来再打丫一次。

强迫症、健忘症,行行重行行,鸡鸡复鸡鸡,这叫什么?

似曾相识\即视感,或者该叫永劫回归、无间地狱?!

怎么解决这个问题呢?

我认为有必要开发一款智能指纹打卡机。

有的人开始开脑洞了,比如记住某些反复回来打卡的人,每次都提醒他“别再搞我了” 、“臣妾做不到啊”什么的。

还有个家伙说:加上电击效果,每次按指纹就电一下。

很显然,这些都是垃圾方案。

话说智能这事,不是让你的打卡机变成吹风机、按摩器、人工女友就是智能,智能要体现在产品解决方案的优雅简洁高效之上。

其实你为什么会忘记刚刚发生过的事呢?

原因有二:

1、你心有旁骛,心不在焉,都要下班走人了,还想着工作,把工作都带到电梯里了。

2、这件事情每天都发生,每天都以相同的方式发生。

看到这里,你应该明白了,为什么针对性的提醒、电击都是无效的。

每天下班前听到一声“谢谢”,和每天下班前被电击一次,有什么区别吗?

你会麻木的嘛!

所以应该怎么办呢?

针对以上两个问题,有两个应对思路:

1、吓你一跳!让你不再脚踩棉花,让你回到现实。

2、每天以无法预料的方式来刺激你。

好吧。

要是程序员来做这事,大概会是这样的:

第一天,你按一下指纹,打卡机说道:谢谢,已签到!本次签到的随机码是12345,请在D的一声之后,输入随机码!

第二天,你按一下指纹,打卡机说道:谢谢,已签到!本次签到的随机码是54321,请在D的一声之后,输入随机码!

输你妹啊,

不好意思,我其实不是针对程序员。

我只是觉得,程序员们天天加班,对这个游戏应该不会感兴趣。

用 指纹本来是为了方便的,不能再给大家添堵了。

那么改进一下吧:

每天随机让打卡失败几次,明明识别出你来了,故意让你多按几次手纸!

这样还是不行啊,天天多按,感觉还是一样的。

怎么办呢?

其实应该如此这般:

第一天,你按一下指纹,打卡机说道:谢谢,已签到!你打败了全公司90%的人,您今天下班够晚的,我会在老板面前美言几句的!

第二天, 你按一下指纹,打卡机说道:谢谢,已签到!你打败了全公司90%的人,今天下班够晚的,我会在老板面前美言几句的………等等,你今天早上迟到了,功不抵过,等着扣工资吧!红红火火恍恍惚惚……

第三天,你按一下指纹,打卡机说道:谢谢,已签到!你个二货,你今天又走这么晚?!是不是工作效率太低了?脑子不好用是吧?晚上早点睡觉,少撸!

第四天,你按一下指纹,打卡机说道:谢谢,谢你妹!你打败了全公司90%的傻逼,根据我的大数据分析,你这算是早退,你知道吗?!

看到这些东西,估计有的程序猿要喷我了,

哎呀,这么复杂的逻辑,你叫我怎么实现?

还有,现在这语音合成技术不成熟吧,难道你要叫妹子录一个不成?

谁说这逻辑复杂了?是你想复杂了吧。

实现不了?你随机出几句意思意思得了!(潜台词:懒或者蠢,你必占一样,看你这么像我,我就饶了你这一回吧)

谁说一定要说得跟女主播似的才算好?你有没有一点情趣啊?我叫谷狗或者度娘出来说就够了,或者直接叫WINDOWS的语音合成引擎出来也能震爆你,这叫魔性你们懂吗?!

其实我就是受不了那些较真的人,较真你得抓住重点啊。

突然想起一个问题:尼玛下班明明是要走人了,为什么要说“签到”呢???

你说真要是有这么贱的打卡机,有人敢买吗?

原来还真有耳朵识别

吃饭的时候开个脑洞,想做个加密耳机,功能你懂的。

希望它直接识别耳朵,回来上网一查,还真有耳朵识别技术。

 

人耳识别
人耳识别是近年来新兴起的一种生物特征识别技术,然而姿态问题一直是其难点问题之一,针对此问题提出了一种基于基空间转换的新方法.首先,利用主元分析和核主元分析方法得到姿态人耳图像和正侧面人耳图像的基空间,通过计算两种基空间之间的线性转换关系求出姿态转换矩阵,然后将待测的姿态人耳图像特征集利用基空间姿态转换矩阵转变成正侧面人耳图像特征集,最后用支持向量机进行分类识别.实验结果表明,该方法与没有经过姿态转换的方法相比,识别率显著提高.
不过其实用不着这么高大上。

在知乎答题比写文章更容易

写文章是你自己起题,引起别人的兴趣来读,你还得把文章写明白了,人家同意不同意你的观点还不是最重要的,重要是让人愿意看下去,还要看懂了。

在知乎答题,至少是有人提问,有人提问,自然有人愿意看。所以,对于表达水平不用太担心。

而且,就算是文不对题,甚至故意歪楼,也总有人能从你的文字中看出和题目的关联,他们甚至也没觉得费劲,因为已经有个框框套在他的思维上了。

不过无论写什么,真诚一点总是没错的。有的人天天在知乎抖机灵,答什么都是浇自己的块垒,终归是会被人骂的。

刷刷手环就是一个垃圾

之前一直怀有幻想,是不是因为我的手机有问题。

今天在另外一个手机上装了APP,还是同步不了运动数据。

假如拿回来连充值也充不了,我就退货了。

问题是我费了点劲之后成功充值了,所以一直就拿它刷公交。每天都要用,就懒得退换了,连客服都没找。

现在在用一个残废的手环,等于花了99元买了个异形公交卡……

网上一查,原来也有人遇到相同的问题,貌似并没有结论。

 

=============================================

一骂就好了!!

其实也不算好了,只是因为刷刷现在可以连微信运动了,在公众账号里可以看到同步上去的步数,以前可能确实没同步上去,现在连微信运动,大概是顺着微信的接口把这程序给“激活”了,不但“激活”了把数据传上去了,还能从服务器上拿下来。